百度 65岁的迟重瑞与杨丽华结婚28年没有生育,但是迟重瑞对杨丽华前夫的三个小孩视为已出,一家人相处和睦,现在已经有一个孙子两个孙女了。

近期,连续多日的酷热天气,让农作物备受“烤”验,为减少高温对农作物带来的不利影响,确保秋粮安全,旌德县蔡家桥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的农技人员顶着烈日,奔走在田间地头,查苗情、诊虫害、开良方。

田间地头看苗情(旌德县委宣传部供图)

在凡村种粮大户汪其武的稻田里,正午时分的阳光炙烤着大地。高级农艺师吕济半蹲在稻丛边,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,滴进脚下的泥土里,他小心翼翼拨开层层稻叶,目光沿着稻株从上到下细致检查长势。“你看这块田的水稻,已经出现稻赤斑沫蝉侵害的迹象,要是不及时防治,很可能引发大面积危害。”他指着稻叶说道,“现在正是水稻生长的关键期,一点疏漏都可能影响后期产量,可马虎不得。”

农技人员看苗情(旌德县委宣传部供图)

检查完稻株,他直起身转向旁边的汪其武,把施药的关键细节又叮嘱了一遍:“打药一定要避开正午高温时段,选在早晨9点前或下午4点后;兑水量得适当加大,既能保证药效均匀附着,又能避免高温引发药害,还能防止你们在田间作业时中暑。”

“前几天看到稻叶有点发黄,我扒着稻丛看了好几遍也没看出名堂,心里一直七上八下的。现在有技术人员来田里指导,连施药时间、兑水量都讲得一清二楚,我这悬着的心总算落地了。”站在田埂边的汪其武脸上露出踏实的笑容。

炎炎烈日下,农技人员的衣衫被汗水反复浸透,紧贴后背,他们的脚步却未曾停歇。一株株被“诊断”的水稻,一个个“田头处方”,一句句带着泥土味的叮嘱,凝聚着基层农技人员沉甸甸的责任。他们以专业和汗水,在滚滚热浪中为丰收的希望筑起坚实的防线。而这份丰收的希望,正在田野的稻浪里生长,更在无数双奔忙的脚边,悄悄拔节。(程鹏)

编辑:张琳琳
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央广网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长按二维码
关注精彩内容